中国该如何与朝鲜交往
周末日本电视节目中有很多政治性话题,讨论最多的还是朝鲜话题。日本记者希望通过可知的各种微妙变化,来解读朝鲜的变化。
除了电视台,在日本还有一种媒体对朝鲜也很感兴趣,这就是每周发行的周刊杂志,张成泽事件爆发以后,日本各周刊杂志关于朝鲜的内容从原来的5%左右,一下增加到了35%左右。各种各样的朝鲜专家、在日本朝鲜(韩国)人,以及从朝鲜叛逃到韩国的亡命者都成为这场媒体盛宴的受益者。
从日本的角度来看,朝鲜发生的事件是可以利用的机会。虽然日本与朝鲜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,但是各种联系却没有断绝过,水面下的接触、交往一直进行着,我们仅以东京的“朝鲜总联”(即“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”)的大楼为例:因日本的泡沫经济,朝鲜金库(朝鲜总联的金融机构)担保的贷款成为坏账,不能收回;于是日本法院要求把总部建筑拍卖,拍卖资金作为赔偿款项。
但是,这幢建筑的拍卖一拖再拖,首相换了好几个,直到今年才实施了拍卖会。为什么?这就是日本方面的谋略。他们知道朝鲜方面想保留总部的想法——没有总联大楼就等于朝鲜在日本组织的象征也不存在了。日本方面不断向朝鲜施压,想保留大楼就要让步,即在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的突破。
张成泽事件传到日本时,时机很凑巧,日本法院对于大楼拍卖结果发表了延期宣布的决定。同时,日本私下通过朝鲜总联(许宗万会长)带话给朝鲜最高领导人:只要朝鲜让步,让安倍政权在绑架问题上挣到面子,日本将落实对朝鲜的战争赔偿事宜。
连局外者的日本也在利用朝鲜内部变化求得利益最大化,作为利益相关方的中国该如何面对?有人说这个政权的领导人连自己的叔父都要判处死刑,这种残忍举世无双。但是我却从另一个方面看待这个事件,张成泽被处决以后,据传朝鲜方面将株连3000至10000名张成泽的亲属、亲信与部下,结果真正株连的才数百名。为什么?朝鲜的体制还想继续维持,如果要搞株连扩大化,连基本的国家管理都要崩溃。
张成泽虽然已被处决,朝鲜的新班子也已确立,但其体制的维持需要大量资金,换句话说,需要外部持续输血。
谁能帮助朝鲜?有三方面的可能,首先是中国,其次韩国,最后是在日本的朝鲜人(日本)。日本已行动起来,禁止(在日)朝鲜人向朝鲜献金,并通过在日朝鲜人提出诉求,且要求蒙古国予以协助。而来自韩国的支援基本无望,只要朝鲜还有继续施用强硬手段的可能性,韩国就不会援助朝鲜。最后只剩下中国。

(中朝边界的图们口岸,一名游客正在向朝鲜方向眺望,图片源自网络)
那么中国将如何与朝鲜交往?
中国要做的只有一条: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首先中国要有一个判断,在美国重返亚洲,安倍政权新的国家防卫战略出台以后,中国怎样才可以在地区政治中利用现有局势,达到在东亚联韩、抚朝、稳美、斗日的既定方针。
冷战结束前,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与德国(前)首相科尔曾就苏联是否同意东德被西德合并多次密谈。具体条件现在并没有完全公布,但有资料显示,德国曾提出向苏联支付数十亿美元外汇。同时,德国也向相关国家让步,放弃东普鲁士部分领土。
在本文插入这一段,是要提醒各位,朝鲜的权力变故使得中国国内民众对朝鲜的感情变得非常复杂。冷战结束后,中朝关系由原来的意识形态联盟,变成地域政治中的友好国家。原来某些中国人所推崇的斯大林思维,即朝鲜的防波堤、缓冲区等作用,也因为中国自身国力变化,以及地区形势的缓和变得不怎么重要。
当原来的盟友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时,是继续施加影响?还是逐步抛弃?或者利用东亚政治的特殊性,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?
很多人都会说当然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。要使利益不受到损失,必须继续在朝鲜保持影响力,这样就可以在朝鲜发生变化时,提前预判介入,尽量减少对中国的冲击。
韩国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,释放出各种朝鲜的消息。进而也使得有些政治人物发出错误的声音。中国不能助长金正恩的破坏冲击波传遍东亚、让其他国家民众更家不安,而是要耐心谨慎地应对朝鲜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,通过官方、民间渠道与韩国、美国保持联系。
另一方面,日本等国都曾认为,朝鲜第一代领导、第二代领导的逝世会严重冲击朝鲜。这种推测过于自信,这样的期待也将是对朝政策失误的开始。国家政治不是赌博,二战前,日本就因为赌中国一定屈服,才制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国家政策。
总之,与朝鲜的交往应秉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。不符合国家利益的政策要抵制,损害国家利益的行动要停止,这样才会让朝鲜知道,应该为自己的任何行为负责,没有责任就没有国家的良性发展。
本文来自:http://dajia.qq.com/blog/385800010337622?pgv_ref=aio2012&ptlang=2052 |